植物知多少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中含有各种色素,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2.培养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植物的叶子、果实、花瓣等(如:草叶、紫甘蓝、草莓、枸杞、花瓣等); 2.锤子、木棍、石块、白色棉布若干; 3.小桶一只,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1.观看魔术表演,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老师从小桶里拿些绿色的叶子包在白色的手绢里,通过搓、拧等方法,使手绢上染上绿色的花纹。)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猜测) 2.探索植物染色的秘密。 师:叶子里真的躲着神奇的颜色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请你们从椅子下拿出篮子,看看你的篮子里有什么? 师:每个小朋友的篮子里都有一块白手帕和许多绿叶子,你们也来变一变,看看手帕和叶子有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 3.借助工具探索各种植物中的色素。 师:我们已经在植物的身体里找到了绿色,咦?那植物的身体里会不会藏着其它颜色呢?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小结 4.初步了解植物色素的用途。 师:植物色素有什么用呢? 幼儿讲述。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草地上玩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有了绿色的斑点;在田野里采摘桑葚的时候,也会留下满手的紫斑,他们既苦恼又好奇,为什么小草的绿色会跑到衣服上来呢?为什么桑葚的紫色会跑到手上来呢?其实在我们童年的时候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你好,【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发育过程。
2.掌握植物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3.了解植物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
1.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学难点】
1.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2.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小班科学揉纸团教案
揉纸团精细动作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揉团和粘贴的基本方法。
2、愿意用白色皱纹纸揉成团,粘贴成一碗白米饭。
二、活动准备
1、每组两筐白色皱纹纸,两盘浆糊和两块抹布;
2、许多画着大碗的白纸;
3、范例大碗一个。
三、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宝宝吃饭》,引出主题。
活动目标
1.学习团圆、粘贴等纸工制作方法。
2.掌握运用简单的线条添画的技能 。
3.发展手的协调能力,培养耐心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蓄积量计算方法
立木蓄积量计算公式为: 立木蓄积量(m3/亩)=立木材积总量(m3)/有林地总亩数。
(1)根据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查相应树种二元立木材积表得样圆单株立木蓄积,单株立木蓄积乘样木株数得该样圆蓄积。
(2)样圆立本蓄积乘以10得样圆亩蓄积量;
(3)各样圆亩蓄积量相加除以样圆个数(有确定成数的加权平均)得小班平均亩蓄积量;
(4)小班平均亩蓄积量乘以小班面积得小班总蓄积量。森林蓄积量计算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样地法:在林中选若干个面积一致、有代表性的样地,每个样地内量测每株树的胸径、树高,并分别记清树的种类(主要分为大的类型,并不要完全清楚各种树的名称),通常分成四类:松类、杉类、软阔类、硬阔类。
根据胸径、树高查相应树木种类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把样地内的所有单株蓄积加起来,就是一个样地的蓄积。
然后,几个样地进行平均。进而推算整个林地的蓄积。
2、角规测树法。
这需要请专业技术人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班数学大大小小的树叶教案反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给我留言。